管理入口

勇攀计算机“奥林匹克”的高峰——访计算机系ACM参赛代表队

发布时间:2015-04-09
浏览次数: 1346
作者: 王家琪 毛思雨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
审核: 徐海学院

  2014年10月12日,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灵动代表队在计算机系刘昆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了素有计算机程序设计“奥林匹克竞赛”之称的ACM程序设计大赛,代表队先后参加了牡丹江和鞍山两个赛区的预选赛,并获得了铜奖。

  灵动代表队由耿万鹏、魏思政、方辉三人组成,均来自灵动工作室。该工作室成立于2005年,是由学生自发组建的计算机算法编程社团,现已有成员40多名。
  孜孜不倦,“没有坚持成长不了”
  大一结束,耿万鹏、魏思政、方辉三人便因成绩优异且对计算机方面有着浓厚兴趣而被选入灵动工作室。之后漫长的一年时间里,他们一直在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ACM。
  ACM比赛对参赛者的实力要求极其严苛——参赛者不仅要具备计算机编程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还需要相应的英文题目阅读理解能力和运算技能。
  如此,艰苦的赛前训练便成了必不可少的准备。为了夯实相对于竞争对手稍显薄弱的基础,在半个月的高强度暑假集训里,老师辅导答题、课后练习做题、背英语单词等环节在昼夜交替中不断循环;为了找准自己的位置,他们也会自发的去参加一些网络比赛,比赛后总结经验,自我完善。
  灵感常于日积月累的浸润中迸发,而突破常于千锤百炼濒临崩溃的边缘促就。刘昆老师透露,“他们经常熬夜,有时甚至会在灵动工作室呆一夜,在里面做题,累了就在桌子上趴一会儿,可以说是夜以继日。”
  长达一年的准备时间里,无论寒暑,无论秋夏,自习室成了除了吃饭睡觉的归属,休息娱乐的时间不断减少、减少;挑灯夜战成了每天的家常便饭。他们把自己融入了一张张写满程序的演算稿纸,投进了一次次单调机械的实验。正如计算机系实验室主任兼灵动队的指导老师刘昆所说:“三个人都能坚持,吃得了苦,没有坚持成长不了”。
  上兵伐谋,“团队协作能力是获奖的重要因素”
  谈到获奖原因,刘昆老师严肃而又不无骄傲地说:“这次能获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三人相处很好,关系融洽,每天一起吃饭,一起做题、讨论。”三人行,必有我师。彼此间的默契提高了他们的办事效率,激发了他们的钻研精神,和队友的相互比较与学习中也使他们的水平突飞猛进。
  由于要准备比赛,研究创作几乎占据了他们全部的时间,朝夕相处的队友们自然而然成为了彼此互相鼓励、互相给予支持的中坚力量。“我们三个之中,最亢奋的是耿万鹏,每天醒来都会大喊:“我要拿金牌!我要拿金牌!”魏思政感叹,“他是真正的对计算机方面十分的热爱并且充满好奇心,不懂的地方他会花很长时间钻研,直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很佩服他。”
  洞悉每个人的特点并知人善用同样是获奖不可或缺的成功因素。谈到三人特点时,刘昆老师娓娓道来:“他们三人学习都十分优异,学习能力强,耿万鹏自学能力比较出色,也很灵活,热爱钻研,魏思政和方辉在某些方面比较突出,并且十分稳定,可以沉下心去学习。团队协作能力也是获奖的一个重要因素。”
  魏思政回忆:“我们没有明确的分工,但是三个方面都必须掌握,有各自的着重点,这样在比赛时,可以各自相互协调。”魏思政负责读题,耿万鹏编写程序,而方辉主要负责调试,三人各展其能,优势互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不忘初心,“就是想证明自己的实力”
  作为三本院校的参赛队伍,参加这样直接面对清华、上海交大等强劲对手的比赛,无疑引来了外界的质疑与不信任,然而,这样与一流大学面对面交流的比赛也恰恰是证明自己实力的绝佳机会。“我们虽然是所三本院校,但是我们并不比一流大学差。为了证明我们的实力,所以选择参加ACM。”刘昆老师这样解释参赛的原因。
  比赛规则十分严格,每一次提交运行结果被判错误,将会加罚20分钟。紧张的比赛氛围下,准备充分的队员们依旧在赛场上留下了小小的遗憾。方辉回忆:“我们原先是可以拿银奖的,但是当时我们对两道题比较犹豫,纠结正确答案,浪费了一点时间。”随即他又自信地补充道,“如果当时果断一点,我想可以获得银奖。”
  被问及在漫长的一年中面对巨大的压力是否想过放弃时,队员们异口同声而又毫不犹豫地回答:从未有过放弃的想法!从他们谈及比赛时眉宇之间的专注与坚定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执着的追求,“我们参加比赛,就是想证明自己的实力,让这一年辛苦付出没有白费,不留遗憾。”生命是过程,但行耕耘,不问收获。他们可以忍受失败,但不能忍受一丝后悔。
  回想起这段苦中带甜的参赛经历,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认为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不仅是因为在整个过程中,他们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拓宽了视野,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能力,更是因为在不断的磨合与合作中,他们懂得了责任的含义,懂得了团队精神的真正内涵,懂得了挑战极限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