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这四年兢兢业业,拿过2次院长奖学金,过了四级,考了软件设计师;获过省三好学生、学院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优秀共青团员;做过班级学习委员。
他这四年战功赫赫,得过多项荣誉:2011第三届蓝桥杯江苏赛区一等奖;2012第三届蓝桥杯全国决赛三等奖;2012徐州市首届ACM二等奖;2013 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南京邀请赛铜奖;2013 中国矿业大学程序设计竞赛一等奖;2013 第四届蓝桥杯江苏赛区一等奖;2013 第四届蓝桥杯全国决赛特等奖;2014 苏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铜奖;2014 第五届蓝桥杯江苏赛区一等奖;2014 第五届蓝桥杯全国决赛一等奖;2014 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牡丹江赛区铜奖;2014 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鞍山赛区铜奖。
有人说,这是天赋,可也有人知道,刚上大一时他连C语言都不知道。只有他知道,这是热情,他清楚的知道,他热爱编程。他不但有热情,而且比其他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在大一国庆节结束,同学们开始学习C语言,他已经默默地把课本看完了,并且拿出了自购的教材开始了新的学习。而这,只是他生活缩影的一部分。在大一的暑假,他在老师的引导下接触了算法竞赛,从此不可自拔,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其中。付出总有回报,一次次的比赛,一次次的获奖,都是他的骄傲。
时间过得很快,大三的暑假他决定考研,8月份便来到学校看高数。但是此时有一个艰难的抉择,大四上学期是否继续参加竞赛,一面是考研时间的紧迫,一面是梦想与追求,他毅然决然的告诉自己:研,要考,算法,要搞!
他又重新全心的投入到了竞赛中,一次次的熬夜,一次次的坚持,只为心中的追求。老天不负有心人,他们的团队成功地突破了网络赛的重围,晋级了亚洲区域赛。2014年10月9日,他们一起踏上了漫漫征程,几十个小时的火车辗转牡丹江与鞍山,最后拿下了两块铜牌。他就是在不断地挑战自己,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22日回归,带着自信,他开始了最后两个月的考研路。
成败在此两月,一切从零开始。几年的学习经历,给了他自信和经验,他不看视频,不上辅导班,不买一堆辅导书,简简单单的,数学一本全书+课本+真题, 英语真题,政治真题,专业课课本+真题,足矣。当问到他的复习计划是如何安排的,他说:“我的时间计划是这样的:周一到周四早上9点多到晚上9点多是集中复习时间,周五下午打球,周五周六晚上玩游戏,周六周日下午2点到晚上9点也是学习的时间。”他自己也说,在第一次做英语真题时,基本都不会,数学也是从头开始看,专业课、政治都不能落下。时间很紧迫,他能够苦中作乐,源于他的自信,自信源于平时的积累。
很多人对他的安排感到意外,在这种不紧不慢的复习节奏中,最后仍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是如何做到的?他认为,效率不等于全时间的投入,在学习中休息,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经历,高涨的热情,极高的效率面对每一次的学习。所以在别人觉得不可能的时间内,他完成了可能。把握每次学习时间,将自己的热情充分利用,高效率的学习,全身心的投入也许就是他不担心的理由。
当问到考研者应该有怎样的态度时,他毫不犹豫地说道:“考研者,无非坚持,热情,方法。心有大志,持之以恒,为坚持;热血沸腾,激情澎湃,为热情;行之有效,事半功倍,为方法。最后,少了什么也不能少坚持。没有效率,没有方法,尚可用时间弥补,没有了坚持,就没有了一切。”